據封面新聞報道,17日,武漢一名初三14歲的學生張某,因和同學玩撲克牌被班主任請家長到學校配合管教。張某在走廊被母親掌刮兩耳光后跳樓自殺。雖然已盡快送醫(yī),但因傷勢過重還是搶救無效死亡。
看回整個事件記錄的監(jiān)控視頻,短短的幾分鐘讓人窒息。視頻中,孩子就在教室門口被怒氣沖沖的母親狠刮兩個耳光,又被掐了脖子。孩子一直默不作聲,低著頭挨打,隨后母親還用指頭指戳他的腦門,直至老師出來勸阻才停止離開。在老師和母親離開2分鐘后,他爬上窗臺義無反顧地從5樓跳了下去。整個過程,我們無從想象他到底有怎樣的感受,是憤怒?是丟臉?是痛苦?不管是哪個,一定是絕望到極點才讓他跳得如此決絕。對于這次事件,有人說是孩子太脆弱;也有人說是孩子沒有受過什么委屈,遇到一點點點挫折就崩潰。而其中一個評論被9000多人點贊,得到許多人的認可:這位媽媽有沒有想過你的孩子,在學校當著這么多學生、老師的面被你隨意辱罵挨打,你知不知道身邊有他的同學,有他的朋友,也許還有他暗戀很久的女孩,被你當著面教訓著,你踏碎了一個孩子的自尊心,還是被母親踏碎的。
曾經聽過這么一句話: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法,就是羞辱他的自尊,這樣會造成終生的陰影,一輩子都爬不起來。視頻中,男孩的個頭已經高過母親了,但是當母親怒氣沖沖地走過來掌刮他時,他沒有做出很強烈的反抗,只是輕微地躲閃了一下?;蛟S這次的挨打只是其中的一次,他以前經歷同樣的事情時可能有過很多次自殺的念頭,但是理智都制止了他,而這次當眾的兩耳光,成為了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因為家長的羞辱、辱罵而導致孩子自殺的事件已經不是一兩次了,如果家長們還不重視這個問題,認為孩子是可以隨意打罵、羞辱的話,這種悲劇不會停止。
或許很多父母在養(yǎng)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犯這樣的錯誤,在他們眼里,我是你的父母,我生你養(yǎng)你,所以我可以有打你罵你的權力,你反抗就是錯誤的。對孩子說出傷害的話、做出傷害的事情,完全沒有顧及孩子其實是一個有感受、有情緒、有感情的人,也不知道,自己在做出這樣的行為時對孩子的傷害有多么深刻。電影《雷霆沙贊》中,頭號反派人物希納瓦博士,他從一個天真可愛的小男孩變成了一個殺害父親、兄弟的殺手,這源于父親、哥哥對他的惡語相向和打壓。
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,也是孩子毫無保留去愛的人,當他們被家長用言語、行為傷害時,這種負面情緒體驗會深刻印在孩子的腦海中,反復的次數多了,就會成為情緒的基本模式。孩子一旦受到相同的刺激時,就容易被情緒所支配,摧毀自己。每當發(fā)生這樣讓人心痛的事件,評論里都會充斥著大量的“孩子脆弱”言論:在敲打這些評論時,所有人都站在成人的角度,從來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過這些經歷對他們的傷害。
孩子之所以是孩子,不就是因為心智發(fā)展不成熟嗎?當面對各種挫折、困難、傷害時,他們的認知面只能局限在一點當中,無法像成人一樣更全面地去思考、去考量,所以更容易走向極端。在一個評論孩子太脆弱、抗壓能力弱的留言中,有個網友的回復才是我們真正需要思考的:所有真正抗壓自信成功的孩子都是在正確的愛和教育中長大的。中央音樂學院周海宏教授這樣概括抗挫能力:抗挫能力是遇到挫折時,不要造成動機水平下降。一個人想活著就是動機。生存需求、審美需求、親和需求(這個世界上有沒有人關注到他的內心)、優(yōu)勝需求(每天都被貶損嗎?)、成就需求、自由需求。這些需求不僅是孩子的生存需要滿足的,成人也是一樣。很多的悲劇新聞中,被指“脆弱”的孩子們,他們以上的需求都被滿足了嗎?似乎并沒有,在成長階段,這些需求都需要家庭積極給予,賦予足夠的愛來滿足,但是很可惜,我們一個個去對標這些悲劇就會發(fā)現,這些孩子的親和需求、優(yōu)勝需求、成就需求,關于心理方面的需求其實都沒有被滿足到。在父母嚴格的要求、教育中,孩子的內心被忽略,一直被話語貶損無法認同自己,低成就感、低自尊感。成人可以通過向外自主去完善滿足,而身心發(fā)育還不全面的孩子更多的只能向內從家庭尋求滿足。周海宏教授說,世界上沒有想自殺的孩子,只有讓孩子自殺的教育。很多悲劇已經發(fā)生了,我們不要再去批評孩子脆弱,也不要去指責孩子家長的行為。我們都不希望再看到這樣的事件發(fā)生,養(yǎng)育孩子,除了培養(yǎng)孩子健康成長,也是父母的一個功課,學會如何正確給孩子付出愛、表達愛。學會如何愛孩子是當父母的必經之路。父母作為孩子的引路人,愛、尊重、教育都可以并行,無論是哪種教養(yǎng)方式,都需要恰如其分,讓孩子感受到父母背后的愛。讓我們在養(yǎng)育孩子的路途上好好培養(yǎng)孩子,同時也讓自己成長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