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當孩子漸漸長大時,父母也需要跟著調(diào)整與成長!
我一直認為我們夫妻倆的個性非常相近,從理財、自我課程安排、孩童教育理念,都有一致的看法。
但真的如此嗎?還記得大兒子上幼兒園的第一天,我們跟老師拜托,別太早讓孩子握筆,結(jié)果,到了小學一年級,夫妻原本相合的默契就開始產(chǎn)生分歧。老師不斷告知我們,兒子的書寫必須嚴格糾正,身為爸爸的我,認為這不是很重要的事,但孩子的媽媽卻相當重視。
經(jīng)過討論與禱告后,夫妻雙方達成共識――不能在學習上讓孩子失去興趣、信心,但也不能在書寫上得過且過。這事之后,我才知道我們夫妻還是有不同的地方!
當夫妻缺乏共識……
孩子是有觀察力的,總是比父母更早知道他們的不同。
吃飯看電視是我從小到大的習慣,在婚后也不影響彼此,直到有孩子后,漸漸被太太要求吃飯只能在餐桌而非電視桌,夫妻不同的意見,也壞了餐桌氛圍。孩子九歲時,我警覺到孩子吃飯的坐姿影響了他的健康,好幾次的糾正仍無法改變孩子,同時也看到自己被太太糾正的影子,曾經(jīng)看為不大的事,卻成為孩子模仿的錯誤習慣。其實這件事不只有影響坐姿,更深影響到孩子對母親的教導,變得很遲鈍甚至麻木,因為學習父親帶頭拒絕。
可見意見相左的夫妻關系,任何小事都會影響孩子,媽媽的堅持不一定是爸爸的堅持,媽媽的唯一標準,到爸爸那卻成了復選題。夫妻關系直接影響家庭合一,千萬要謹慎,免得得不嘗失!
我和我家彼此祝福
我身為家庭中的男主人,卻發(fā)覺自己并非是婚姻中唯一的勇士,一個蒙福的家庭,必須要靠夫妻兩人,勤勞的觀察家庭中每個時期的改變,以及做出適合彼此的調(diào)整,才能使孩子從父母的互動中,不斷的學習與領受。
我自己也反省是否有為這個改變中的家庭,持續(xù)成長與轉(zhuǎn)變呢?于是我們?nèi)胰碎_始學習睡前彼此按手禱告,我與太太彼此禱告,我們也為孩子的生命、與一天的感受禱告。更重要的是,我們也讓孩子學習為父母禱告,孩子的禱告雖然是兒語,卻是彼此成長的營養(yǎng)劑呢!透過這樣的例行家事――家人彼此的祝福,讓孩子與父母本身都看見了全家人聯(lián)結(jié)的記號。
建立共同語言
前陣子臺灣流感盛行,我們家也不沒有例外。我先告訴女兒:“不要怕!耶穌抱抱你”。雖然女兒一到醫(yī)院門口依舊哇哇大哭,不肯進去,但她想起我們家的共同語言,于是喊著:“耶穌保護我!”我們真的好感動,一家人的心就這樣緊緊靠在一起。
關心是雙向進行
有一次半夜,孩子撞倒床頭而血流不止,我們相當緊張,不知道孩子的骨頭、牙齒是否都受到波及,到了急診室,聽到的第一句話是:“如果太嚴重必須再轉(zhuǎn)診……”整夜的不安是全家人共同的記憶。經(jīng)過各樣的檢查,好不容易被告知病情可以獲得控制。
從此之后,我們有一段時間帶著孩子為這場意外感謝禱告,借著禱告,讓孩子坦露自己內(nèi)在的感受,警覺到人都會受傷或是病痛,而病痛正是需要全家人互相支持的時刻。
從那一天起,當父母生病了,孩子懂得為家人禱告。看見孩子的禱告,會感受家人受到的祝福,已勝過病痛的愁苦。
一家人彼此打氣
臺語是我們孩子最擅長的語言,因此我們鼓勵小孩參加臺語演講比賽。在準備中體會到,會講臺語和會用臺語演講很不一樣!
有一天,小孩哭著說:“不想比了!”我們感受到孩子內(nèi)心的壓力,因此父母勢必要做調(diào)整。我們?nèi)乙黄鹆奶?,也告訴孩子,只要孩子愿意繼續(xù)練習,我們都陪伴也支持,最重要的事,這場比賽不需要帶回任何的獎勵或名次。
經(jīng)過這場比賽,我們最深刻的心得就是,幸福的家庭需要大家一起努力,孩子遇到各樣的挑戰(zhàn)時,有父母的支持和鼓勵,父母也學習接納孩子的一切。
每個人都來自不同背景,當我們借著婚姻結(jié)合成為家庭時,夫妻都必須在上帝面前學習歸零,重新在家庭中產(chǎn)生新的生命,才能使你我的婚姻家庭,一起走上蒙福的道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