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學兩個多月,孩子們是不是已適應了幼兒園,并能靈活地“切換”幼兒園與家中生活呢?
3-6歲不僅是智力發(fā)展的關鍵期,也是孩子自理能力發(fā)展的重要時期。那么小的孩子,怎樣才能真正提高其自理能力?
今天,我們就談談有哪些好的辦法去培養(yǎng)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。
01
與幼兒園保持一致,習慣成自然
家中的生活習慣與幼兒園保持一致,是培養(yǎng)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第一步。
其實,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在培養(yǎng)幼兒的自理能力。 就說吃飯,孩子在幼兒園都是自己吃。但在家里,家長常喂孩子,結果孩子吃飯慢吞吞,自理能力差。
正確做法是創(chuàng)設與幼兒園相對一致的生活環(huán)境,比如關閉電視,一家人一起吃飯,鼓勵孩子獨立吃飯。
02
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
作為家長,你既不需要購買專門的器材或操作手冊,也不需要刻意創(chuàng)設一個環(huán)境。
因為,日常生活中就充滿了各種事情,玩具玩好自己收拾,自己的襪子自己洗,媽媽買菜、孩子可以剝豆子等等,數(shù)不勝數(shù)。
聰明的家長,你也可以試一試哦~
03
樹立孩子自我服務的意識
著名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的人格發(fā)展八階段理論提出,“3-6歲是主動對內疚,主要的發(fā)展任務是活動主動感和內疚感,體現(xiàn)目的的實現(xiàn)?!?/p>
簡單來說,家長鼓勵、支持孩子的行為,樹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,對孩子來說是十分有價值的。
04
家長放手,堅定地相信孩子的能力
對于孩子,很多家長很難百分百去相信孩子的能力,所以,很多成人常說:“你還小,這個不行的;等長大了,你就能做?!?/p>
正因為成人抱有這樣的觀念,所以,當孩子第一次吃飯吃得都是;當孩子穿衣服能穿一個多小時;當孩子倒水打翻杯子……
家長處處為孩子“解決瑣事”,以至孩子自己都不再相信自己的能力。
05
適當?shù)厥救?/strong>
在孩子的眼中,大人們都是超人,什么都會做、都懂。
事實上,大人也是普通人。如果在生活上,成人對各種事情都包辦代替的話,那么,當你需要孩子幫忙的時候,孩子可能會拒絕你。
作為家長,在生活中,對孩子適當?shù)厥救酰尯⒆訁⑴c其中,更積極地去做,獲取各種生活體驗的過程。
06
樹立榜樣,讓孩子看得到
現(xiàn)在社會,很多家長雙方都是工作族,所以家中很多事情都是祖輩幫辦代替。家長自己的事情都不自己做,怎能要求孩子去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呢?
3-6歲孩子模仿能力強,所以孩子會去模仿家長的生活習慣。
如果你想讓孩子學會生活自理,做給他看,你就會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的榜樣對孩子有多大的影響了。
07
耐心等待
成人常常很著急,做很多事情都希望能趕緊做完。有時會因孩子做不好或做的慢兒包辦代替。
任何事都是熟能生巧,通過不斷地練習,孩子才能熟練起來。平時,家長請多一點耐心,讓孩子在生活中去實踐、去學習。
08
設置合理的生活自理能力目標
如果孩子對很多事都懶于動手,不用焦慮,你可以嘗試調動孩子的目標意識。
和孩子一起設定生活習慣的階段目標,先從最簡單的目標開始;逐漸加大目標的難度,形成一個螺旋式的目標階梯。
在此過程中,孩子不僅會獲取成就感、感到愉悅的情緒,而且在不知不覺中養(yǎng)成良好的自己能力。
09
教給孩子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
當孩子因為不會才不做時,家長要教給孩子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。
尤其是和其生活密切相關的,如穿脫衣服和鞋襪、洗手洗臉、擦鼻涕、擦屁股的正確方法。具體地說,穿衣服時如何看前后、里外,簡單的方法去教孩子。
只要你努力去教,并給孩子嘗試的機會,孩子也會很認真地學習,并最終掌握的。
10
及時且多樣的獎勵形式
當孩子做得好,家長要及時地給予獎勵,但形式可以多樣化,目的是告訴孩子,你看到并認可他的行為和努力。但切忌用單一的獎勵形式。
當孩子做得不好,家長切忌將孩子的行為與其他孩子做比較,甚至訓斥孩子。
一句話,無論孩子做得好壞都給予適當?shù)目隙?,以免剝奪他發(fā)展自理能力的機會哦。
最后的話
關于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,小編只提到以上10個小技巧。其實這10個小技巧,不僅適用于培養(yǎng)生活自己能力哦。
希望大家能靈活運用這些策略促進孩子更好地成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