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的焦慮,常常加深孩子的挫折,只要帶著信心與耐心,不讓孩子失去熱情,挫折,會成為孩子成長的禮物。
昊昊媽媽一直很注重昊昊的功課,小學總能保持前三名。升上初中后成績卻像溜滑梯般直直落……
媽媽相信昊昊是可以念書的孩子,幫他排了滿滿的課程表。盡管努力按表操課,成績卻不見起色,著急地問孩子,昊昊也是兩手一攤說:“不知道!”就一溜煙的回到房里。
媽媽心里著急,明知道孩子最喜歡樂高積木,但是想到自己只有念到專科,父母的驕傲盡是碩博士的哥哥姊姊,讓昊昊媽媽比孩子還擔心、憂慮,深怕現(xiàn)在他基礎沒打好,長大后會像自己,日子過得比較辛苦。
孩子,我要你比我高
在父母自己成長經(jīng)驗中,根深蒂固了“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”的信念。若是孩子沒有乖乖地走在念書補習、考上一間又一間好學校的軌道上,只想要執(zhí)著于自己的喜好,父母總是免不了擔心,孩子會跌跌撞撞多走許多的冤枉路,將來一定過不了好日子。
冤枉路父母自己走得可多了,當年若不是不愛念書,也不會沒念完大學;當年若不是學歷的問題,也不會找工作一直不順利……
父母早期沒有完成的遺憾,常常會化成對孩子的期待,這一股強大的動力,驅(qū)策著孩子,要做好做滿當年自己也沒做到的事。
有本書的書名說:“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”。其實父母生命中的經(jīng)驗,現(xiàn)在回頭看,過程也許辛苦、不順利,但是認真去想,自己在逆境中,必定也伴隨著學習和成長。
找出學習熱情
凡事都有多元面向,當父母焦慮孩子不走在正常的軌道上時,請不要急著解決問題。孩子的成長沒有捷徑,在親子關系里,我們最不需要效率,我們要的是厘清、理解和陪伴。
父母要厘清的是,所著急的事是個事實?還是依著自己的經(jīng)驗所假設的情況?成就與學歷沒有必然的關系,像是比爾蓋茨、嚴長壽、王建民,他們找到熱情所在,產(chǎn)生自發(fā)性的學習動力,在自己喜歡的領域中,累積經(jīng)驗形成強大的能力。
父母的經(jīng)驗是重要的借鑒,雖然不適合直接套用在孩子身上,卻可以知道何時該給出支持和鼓勵。我們要去理解,孩子不走我們苦心鋪設的道路,有什么原因?在他們的想法里,不去否定孩子喜好的事物,而是引導孩子在學生的本分上,仍保有學習的熱情。
父母能夠花些時間陪伴、探索孩子的內(nèi)在世界,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特質(zhì),在多方接觸嘗試下去發(fā)掘天賦熱情,同時也陪伴孩子,探索調(diào)節(jié)的外在世界,給予支持、成為后盾,像林書豪父母的陪伴,就是很好的例子。
具體的鼓勵
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被欣賞、喜愛的。學齡前的孩子會特別在意父母的眼光,父母怎么看孩子的表現(xiàn),孩子會照單全收,作為對自我的評價,形成自我概念。
因此,在遇到挫折時,若能帶著孩子用另一種眼光看,就能有很不一樣的解讀,例如:從“這種題目也不會,你還會什么?我生的小孩有這樣笨嗎?”改為“你雖然沒有寫對,但我發(fā)現(xiàn)你很認真,就算不大會,也愿意耐心去找答案,你真的很有挫折忍受力。來,媽媽陪你看這個題目要怎么做?”父母的態(tài)度,決定孩子的學習是挫折,還是成長。
孩子越小,父母越占有主導優(yōu)勢,到了青少年階段,孩子的注意力會從父母身上,轉移到同儕朋友。因此趁著孩子年紀小的時候,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,是必要的投資。
在孩子表現(xiàn)好的部分,要具體的給予肯定和鼓勵,例如:“昊昊,你能主動將玩具收好,讓客廳變得整齊,我很欣賞哦!”好話或壞話,就會帶給孩子正向或負向的能量,左右他成長的方向。
放手相信,等待孩子發(fā)光發(fā)熱
父母要孩子從小聽話照做,長大后還能獨立有想法,這樣的質(zhì)變,是一種緣木求魚的期待。若還講求發(fā)揮天賦,則更是一種美好的巧合。聽見孩子的聲音、想法,而非只能按照父母長輩的決定安排,才不會讓孩子失去統(tǒng)合自我的機會。
現(xiàn)今社會環(huán)境、世界趨勢發(fā)展快速,但是孩子的成長沒有捷徑,身為父母的我們,要學會調(diào)節(jié)自己─孩子的事,要放慢腳步,看清楚孩子的特質(zhì),協(xié)助發(fā)展自我,并找到屬于自己的亮點,灌溉它、栽培它,耐心等待在這個什么都有可能、什么都可以變成趨勢的時代,時候到了就會發(fā)光發(fā)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