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來說,厭學應(yīng)該是那些淘氣、不愛學習的孩子得專屬,相信這也是大多數(shù)人的想法。當然而事實確并不是這樣,距數(shù)據(jù)統(tǒng)計,在孩子厭學中,成績優(yōu)秀孩子在其中的比例占一半以上。
全面崩潰不可思議
一位高二的女生,從小到大成績都名列前茅,深受老師的愛戴,同學之間的人緣也很好,十幾年沒有讓父母操心。但是,這個孩子最近出現(xiàn)了嚴重的情緒問題:抑郁,焦慮,經(jīng)常心慌,已經(jīng)連續(xù)兩個月不能上學了。
然而她的原因很具有戲劇性。得知隔壁班的一位同學不喜歡她,覺得很驚訝,于是直接去問:“你為什么不喜歡我?”那個同學更是單刀直入:我就是不喜歡你。
短暫的談話把她推到了崩潰的邊緣。她一再糾結(jié):怎么會有人不喜歡我?為何她不喜歡我?為了這個夜晚無法入睡,白天魂不守舍,上課聽不進去,簡直變了個人。最終不得不回家休息,去看醫(yī)生。
是不是很不可思議?在我們接觸到的優(yōu)秀孩子厭學的案例中,大部分觸發(fā)的事件似乎都是微不足道的:考試不好,被老師批評,和同學發(fā)生矛盾等等,就像扔石頭徹底打翻大象一樣,完全不符合常人的認知。
但是他們真的發(fā)生了,我們用短語來形容:不合理狀態(tài)下的合理反應(yīng)。
打破無所不能的虛假自我
讓我們分析一下孩子的心理。這位17歲女孩從小就堅持信念,只要努力,就沒有做不到的事。她所有的自信都是基于她對無所不能的自我認知。這種自戀狀態(tài)在她成長過程中從未受到挫折。
表面上看起來積極的信念,實際上也暗藏著危機:有很多事情是你努力不能做到的,比如讓所有人都喜歡你,你是關(guān)注的焦點。
一個成熟的自我認識應(yīng)該客觀、均衡,知道自己的優(yōu)點,接受自己的局限性,承認自己的渺小。
女孩的內(nèi)在自我接近嬰兒的狀態(tài)。細看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寶寶其實有一種全能的支配感,只要他一哭,媽媽就會立刻滿足他所有的需求:餓了哭,媽媽就會來喂他;尿褲子哭,媽媽就會來換衣服;無聊的哭,媽媽又陪他玩,逗他笑。而且,隨著年齡的增長,交往的世界在擴大,類似的權(quán)力分配也會受到不斷的打擊和挫敗,這也是一個必要的過程。
遺憾的是,在現(xiàn)有的評價體系下,一些成績好的孩子沒有機會經(jīng)歷挫折。他們一直被明星捧月,是他們認知世界的中心,形成了無所不能的虛假自我。這樣的自我脆弱敏感,就像肥皂泡一戳就碎。
接受孩子目前的狀態(tài)
一直優(yōu)秀的孩子突然厭學,對父母打擊很大。很多人根本沒有心理準備。
有些父母不斷地給孩子講道理,或催促他們上學,但沒有效果。應(yīng)該怎么幫他們呢?幾乎不可能在短時間內(nèi)解決所有問題,使一切恢復正常。至少要準備半年到一年。孩子需要逐步重建認知體系,慢慢接受自己的不足,在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我的前提下繼續(xù)生活。
身為家長,我們首先要問自己的是:如果我的孩子不再優(yōu)秀,讓我們驕傲,我們能接受嗎?還能一如既往地愛他嗎?
家長可以接受孩子的真實外表,對孩子是最大的支持。
也許有些家長會說:我已經(jīng)很接受他了,什么也不要求,只要他回到學校,坐在那兒就行了,即使不聽課,即使考零分也行。
事實上,接受并不容易,一位父母和我分享了他的自我剖析:為人父母都很貪心,當孩子不能上學時,心想他只要能回到學校,當他回到學校時,又會想為什么不好好聽課呢?當他們能聽課的時候,他們想取得更好的成績。成績好了一點,就會繼續(xù)想名列前茅。如此循環(huán),永無止境。
當然,接受孩子現(xiàn)在的狀態(tài),不是讓他每天呆在家里,什么都不做,學不上,那就是放縱。
接受就是了解孩子的現(xiàn)狀,相信孩子有改變的潛力,抱著期望,尊重孩子的節(jié)奏和局限。接受就是和孩子一起面對問題和困難,不逃避,不幻想。
孩子有一天醒來不會奇跡般的恢復。他只能像重新學會走路一樣,一步一步地嘗試著走路??赡軙驗樗さ苟?,幾天后就不敢一個人走了;也會因為終于開始新的嘗試而開心,充滿成就感;也會沮喪,氣餒,自信心受挫。全程陪伴他,相信他,鼓勵他,不放棄,不退縮,是對父母最大的考驗。